新一轮招标:杀价仍烈 外企难为
发布日期:2014-03-11
16736人浏览记录
新一轮招标:杀价仍烈 外企难为 |
||
2014-3-11 |
||
曾经只占整个医药市场4%份额的基本药物市场,随着进入基药目录品种数量的不断增加,二、三级医院使用比例的上升,已经逐渐升级为制药企业的又一主战场。 有业内数据显示,到2015年,基本药物在医药市场中的规模将达到3431亿元,占整个医药市场两成左右的份额。因此,任何一家制药企业都无法忽略这一市场。 但是,相比上一轮,2013年上半年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公布之后的这一轮基本药物招标,唯价格是瞻的游戏规则并未有多大改变。 据统计,截至2月下旬,包括最新公布招标细则的湖南省在内,已有约11个省市自治区启动新一轮基本药物招标。 国产仿制药还是拼价格 在2月16日公布的《湖南省医疗机构集中采购公告》中,湖南基药招标采用一次成型一标到底的方式,将基本药物与非基药招标放在一起进行。基本药物目录中产品最低价和次低价可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其他适用于二、三级医院。此外,划分质量层次,但不划分竞价组,湖南将采用“双信封(经济技术分和价格分)综合评审两轮竞价”的方式确定基本药物中标产品。 “两轮报价,这简直是药企投标人的噩梦。”广州一家药企市场部负责人在研究湖南省基药招标方式后表示,第一轮经济技术标淘汰率很低,高质量层次的产品欲中标只能在价格上作出较大牺牲,才能在第二轮竞价中胜出。 实际上,去年10月启动的广东基药招标更让业内头痛。广东首次采用药交所模式进行新版基本药物目录和地方增补品种的集中招标采购,按照规定,基本药物招标不分质量层次,以最低价中标,但是允许目录内品种以非基药身份参加县级以上医院的药品招标。 低价竞争游戏规则之下,药企只能做选择题:报出最低价,独占广东市场;或者放弃基层市场,选择非基药参加县级以上医院招标。 信立泰的主打品种泰嘉(氯吡格雷片)就是在这种游戏规则面前失利的。乐普医疗子公司河南新帅克在第一轮招标中,25mg和75mg的氯吡格雷片的报价分别为2.74元/片和7.26元/片,较入市价分别下调了17.8%和6%,而在此前,新帅克已两次通过价格优势分别在安徽县级医院和青海基本药物招标中挤掉信立泰。 恒瑞医药核心肿瘤药奥沙利铂也在竞品的低价战术中失标:50mg注射用奥沙利铂的首轮中标厂家为南京制药厂,中标价54.5元,仅为上一轮中标价的1/3;100mg的奥沙利铂降幅更为惨烈,齐鲁制药以160元中标,价格相较上一轮降幅高达68%。 根据广东基本药物招标规则,每三个月进行新一轮招标,信立泰、恒瑞医药等后续还有夺回广东市场的可能性。但在游戏规则未发生变化的前提下,这些首仿药厂家只能牺牲价格换市场。 外企原研药市场在萎缩 在上一轮基本药物招标中,全国大多数省份采取不划分质量层次和采用最低价中标政策,使大量外资原研药被迫放弃基层市场。而从广东1月底公布的这一轮基药中标结果来看,大部分外企仍然没戏。 除生产胰岛素的诺和诺德、礼来等个别外资药企业有产品入选广东这一轮基本药物招标外,其他多数外企都选择了放弃。罗氏、赛诺菲此次已完全放弃了基药招标,辉瑞只参与了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招标,阿斯利康也只参与了两个品种的招标。 中国外商投资协会药品研制与开发委员会(RDPAC)一位负责招标的总监表示,广东基本药物招标不划分质量层次,“双信封”评审中,价格分占90%,质量分只占10%,导致原研药完全没有优势,外企只能放弃。 “但广东的政策只能影响部分省份,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市场外企还有机会中标。”上述人士表示。 北京的基本药物招标政策区分质量层次,中标企业数量为最低价者及2家综合评分最高的企业,这种设计“颠覆”了2009年版基本药物目录的低价招标模式,外企原研药和高端仿制药都有较大机会中标。 令业内精神一振的是,继北京之后,青海、吉林、山东和湖南等省份都进行了招标的质量层次划分,湖南招标向通过新修订GMP认证的药企倾斜。虽然各省在具体执行上仍有较大差异,但在招标中采用区分质量层次的做法仍是现阶段唯一行之有效的可以平衡价格和质量的方法,也会利好外企相关品种。 即便如此,外企的原研药市场蛋糕已难做大,甚至面临日益萎缩的风险。从目前的政策导向来看,一方面,原研药被不断降价;另一方面,基药目录正涵盖越来越多的外企原研药品种,而不少省份都在药品招标中采用了基本药物与非基药“上下联动”的做法,在没有“上下联动”的省份,外企可以放弃基层市场,但在“上下联动”的省份,外企只能硬着头皮与本土企业拼价格。否则,就得整体放弃该省市场。 辉瑞中国公共事务总监席庆透露,在辉瑞中国的产品结构中,80%的产品为成熟产品(即专利即将到期和已经到期的原研药产品)。这样的产品结构在目前的基本药物招标政策下显然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据悉,辉瑞中国去年已经开始分割为两大业务板块,占比两成的肿瘤药和疫苗已被单独列为一块业务直接向总部汇报。 |
||
供稿:转载至医药经济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