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商业难避微利化
发布日期:2014-05-13
21856人查询
医药商业难避微利化 |
||
2014-5-13 |
||
“药品流通行业微利化将长期存在,药品流通企业需要加速转型,调整盈利模式。”4月26日,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执行会长付明仲在在由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主办、国药励展承办的2014中国药品流通行业资本论坛上如是说。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公布的2013年药品流通行业基本数据显示,我国药品流通市场总量规模稳步提高,但增速和盈利水平均出现下降,行业微利化特征日趋明显。 微利特征凸显 总体提高、增速放缓是2013年我国药品流通市场表现出的基本特点。 根据商务部统计直报系统初步统计,2013年我国全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13018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销售总额2343亿元,同比增长12%,增幅回落4个百分点。 药品流通业效益与此同步。2013年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968家)主营业务收入(不含税,下同)9873亿元,同比增长17%,增幅回落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02亿元,同比增加16%,增幅回落0.5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6.7%,同比下降0.2%百分点;平均费用率5.1%,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平均利润率1.7%,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在增幅逐步回落的同时,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微利化特征进一步凸显。从15家医药流通上市公司2013年前3季度主营收入和盈利情况来看,数据不容乐观,尤其是后者。 2013年前3季度15家上市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总和为2899亿元,平均增长率为17.4%;而上年同期15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总和为2496亿元,平均增长率为23.19%。其中,南京医药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仅为1.7%,第一医药和桐君阁主营业务收入则出现负增长。 从盈利水平来看,2013年前3季度15家药品流通上市公司中,流通业务(包括分销和零售)平均毛利率为12.92%,比上年同期略有上升;平均净利率为2.41%,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增幅为-1.12%。其中,有7家上市公司净利率同比出现负增长:上海医药净利率同比下降5.3%,桐君阁净利率同比下降18.69%,中国医药净利率同比下降31.39%,海王星辰净利率同比下降高达112.33%。“药品流通行业的微利时代会持续5~10年。”付明仲如此判断。 诸多因素导致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药品流通业微利化的出现跟新医改以来出台的众多行业政策直接相关。 在第71届全国药品交易会营销新锐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医药卫生行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刘霜直言,各种医改政策以及财政因素,严重挤压了药品流通行业的利润空间。如新修订GSP使小型商业企业遭到淘汰,药品流通企业的商业运营成本增加,票据管理进一步加强;招投标以及基药制度,使商业竞争更为激烈,地方政府为确保基本药物供应率对商业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票据管理及电子监管码制度,令过票商丧失了过票来源,票货不同行遭到打击等。 导致行业微利化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医疗机构拖欠医药商业货款。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公布了2013年药品批发企业对公立医疗机构应收账款调研情况。在上报数据的149家企业中,属百强企业的有56家(9家为前20位);数据汇总选用样本82家,其中属于百强企业的有38家(7家为前20位)。结果显示,2013年药品批发企业全年对医疗机构营业收入(不含税)为1056.74亿元,其中公立医院813.51亿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4.84亿元;全年应收账款平均周转天数为123天,其中三级医院的应收账款平均周转天数为121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为135天,军队医院的高达162天。 “不难看出,药品批发企业客观上已经成为供应商和医疗机构的融资公司,成了半个银行。”付明仲表示,新医改以来,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药品招标采购政策,对医疗机构回款时间有明确条款约定:从货到之日起60天内支付。但医疗机构拖欠药品批发企业货款问题的普遍性和款期延长的趋势仍在加剧,“有的医疗机构拖欠货款甚至达到一年以上”。 付明仲指出,这种状态直接导致药品批发企业财务费用急剧增加、利润严重降低,影响了药品市场的流通秩序。“2013年前3季度九州通的融资成本超过1亿元,国药集团的融资成本达到1.93亿元,严重影响了这些上市公司的利润。” |
||
供稿: 转载至医药经济报 |